“吴学长中了!吴学长是榜首!”“我也中了!一个🊝优一个良!”奉天倡义大元帅府门前,一群读书人狂呼乱叫,一点仪态都不顾了。多年寒窗苦读,谁不盼着金榜题名,这些书生在明朝时连秀才都多年考🇠🙻不上,如今一朝翻身,焉能不欣喜若狂。

    吴侯考的自然是吏科,题目是两🋊道策论。第一道是《论唐夏郑虎牢之战》,第二道是《论天下之弊何在》。

    这两道题目都相当坑人。第一道题,好多人根本没什么了解,要不是因为有题干描述🐧🂏,可能都不📷🟜知道是哪朝哪代的事情,只能瞎写一通。至于第二题,又指望这些穷🇒😁书生对天下大势有多了解?

    这么缺德的题自然♋🆴📰是王瑾临走前出的,目的肯定不是真让这些考生写出什么🙖🊚真知灼见,而是对他们有一个大致的划分。

    吴侯很幸运,他年轻的时候,也就是爹还活着那会儿,家中生活还不算困难,他到处借书,读过《资治通鉴🁘🆀》《旧唐书》《新唐书》,对虎牢关之战是了解的。唐太宗李世民的人生高光时刻嘛,一战擒二王,由🛋🚱🗍此决定天下归属。

    联想到李自成姓李,闯军将领又使用“果毅”这种🗿♴唐风满满的称号,想来这奉天倡🛇🚑义营肯定是崇唐的。于是,很多人的文章就以歌颂李世民的赫🎳赫武功为主题拼命展开了。

    然而,吴侯多了一个心眼。他记得李闯王打下袁州之后发布了一篇《剿兵安民檄》,其中提到自家祖上是“十世务农良善”,并未攀附李唐,反倒颇有以耕田劳作而自豪的意思。他又注意到,题干在论述背景时将“唐主李渊”“夏主窦建德”“郑主王世充”三人并列,讲战役过程时则用“唐帅李世民”“夏帅窦建德”“郑帅王世充”这样的说法,完全不带感情色彩地将这三个政⛟权视为等🋩🛽⚍夷⚛💈🏼的对手,并无崇唐之意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吴侯隐约猜到🔹出题人的意思了,他决定赌一把。🛘🜭

    于是吴侯这篇文🙖🊚🐸章♋🆴📰的立意是:窦建😣德才是隋末第一英雄。

    窦建德自幼乐善好施,行侠仗义,深受乡邻爱戴。为隋朝苛政所迫,不得不反,造反之后仁义爱众,纪律严🁘🆀明。在孙安祖、高士达等起义先驱战死之后🀭,总领义军,屡败官兵。

    隋炀帝被杀之后,窦建德建立大夏,杀宇文化及等奸臣,义释抵抗过他的忠臣王琮。称王之后的窦建德依然俭朴,不爱华服美食,不蓄金银财宝,全都分给属下。不好女色,将所得宫娥彩女释放民间,令其与良家子弟婚配。招贤纳士,善待百姓,俘虏李勣、魏征、李神通而🛦🞬不诛。李勣逃归唐朝之后,有人请求杀掉李勣的父亲,窦建德却称赞李勣忠于唐室,终未杀戮任何一个俘虏唐臣。只可⚛💈🏼惜后来听信谗言,错杀宋正、王伏宝,否则真乃圣君也。

    王世充身为隋臣,以镇压义军起家,曾坑杀刘元进麾下降卒三万,诈作忠义,弑君篡位。背盟袭击瓦岗军,以暴政虐害百姓,更甚于隋炀,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,罪不容赦。然而唐朝将其俘虏之后,仅流放而已。可对于仁德爱民,对李唐宗室大臣有过不杀之🆹🔡🂋恩的窦建德,却直接在长安市曹将其斩杀,又杀害郑军降将单雄信,😨还想强征窦建德旧部来长安,这才激起刘黑闼之变。与窦建德之博大心胸相比,高下立判。

    窦建德于虎牢一战兵败身死,裴矩、齐善行等一干隋朝降人不加抵抗便献土降唐。然🐧🂏尚有刘黑闼,果敢多奇略,宽仁容众,恩结于士卒。起兵反唐,一呼百应,怎奈不敌唐兵势大,为诸葛德威出卖而死。然河北百姓仍念窦建德遗爱,祭祀不绝。若非遇上唐太宗这一奇才,能一天下者舍窦建德再无二人。以仁德🛎而论,窦建德又在太宗之上。

    感豪杰之兴奋,吊经营之勿终,🋊始知天命之莫干,惜霸略之旋陨。可叹🄆窦建德生不逢时,倘若不与贞观皇帝并世而处,定可成不世之功业。

    吴侯的这个立意是相当冒险☈♄的,若是猜错了,那肯定是要🉄🄵名落孙山,说不定还有别的祸患。既然来参加反贼的科举了,用崇祯暗喻隋炀帝当然无所谓,但是用窦建德这个失败者暗喻李自成,未免有些作死。虽然之前已经告诉他们,考卷上可以随便写🆒🏃🗚,就算对闯军破口大骂也不怪罪,但拿自己的脑袋赌人家的心情还是相当危险的。

    吴侯并不在乎,来赶🍓🇫🛜考本来就是赌,赌闯军真的能成事,倘🛘🜭若闯军被官军灭了,自己也就完了。既然要赌,那就赌一把大的。很多人也想到了,但是没敢往这个方面写,这种出题方向除了王瑾这种疯子之外谁想得出来。

    至于第二道题目,吴侯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。他只是个府城里的寻常百姓,见识十分有限,天下之弊何在他怎🆨💇么知道。不过可以确定🕹的📸是,肯定不能说是流寇就对了。